美媒:在中国尝试过无垃圾生活是什么样的
彭博社7月2日文章,美媒原题:在中国尝试过无垃圾生活是中国什么样的 过去6年,俞媛(音)一直在尽力过一种不产生任何不可降解垃圾的尝试生活。她去咖啡馆和餐馆会自备咖啡杯和筷子,过无她购买二手衣服且从来不订外卖。垃圾白天,生活什样她在北京的美媒一条老胡同经营一家出售日用品的小店。店内所有商品都不是中国一次性塑料制品,她也不为顾客提供塑料袋。尝试“虽然这不容易,过无但并非不可能,垃圾因为当中国还不发达时,生活什样每个人都曾过着低碳生活。美媒”30岁的中国俞媛说。
一次性咖啡杯 图源 视觉中国为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的尝试目标,“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是官方十大行动之一。但在实践中,让中国消费者做出明智的购买选择并非易事。以购物为例。绿色和平组织的数据显示,所有网购货物2018年在中国产生了940万吨包装垃圾。虽然每年中国的主要电商平台都敦促卖家使用更多的可回收包装和更少的胶带,但过度包装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因为如果商品在运输期间被损坏,商家可能要赔钱。
在订餐平台上,虽然顾客现在可以选择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但一些餐馆还是会给你加上。环保组织“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的项目顾问埃勒里·李(音)说,个人行动是可以推动企业做出改变的。自从订餐应用程序增加了顾客投诉餐馆强加餐具的功能后,他注意到更多商家开始关注这个问题。
不幸的是,对于中国有环保意识的消费者来说,要找到大多数产品的碳足迹信息并不容易。电商平台正在努力改变,比如为一些节能家电添加绿色标签,提供一些空调、洗衣机等产品的排放信息。但对俞媛这样的人来说,这种变化实在太慢。她认为最佳选项就是少买。现在,她的衣服不超过50件;她在6年前就停止购买瓶装水;她估计自己过去半年产生的不可降解垃圾还不到0.5公斤。“我的生活方式有点像逆水行舟。”她说,“但我觉得没什么。只有每个人都做出一点努力,才能取得进展。”(王会聪译)
(责任编辑:时尚)
- 孙正义的最后一场豪赌:押宝芯片史上最重要一次IPO翻盘
- 5枚火箭弹落入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境内 或来自阿富汗
- 比亚迪投资成立新公司,经营范围含储能技术服务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梁希:建设国家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引导资金流向重点支持项目
- 投放流动性不再依赖外汇占款 近5年央行资产负债表平均增长率为2.6%
- 后桑德伯格时代:Meta首席商务官临危受命 广告业务能否“重返辉煌”?
- 航空业寒冬:有机长从年入百万到降至40%,大量乘务员每月领取两三千元基薪
- 亚马逊中国副总裁:跨境电商“蛋糕”足够大,对下半年充满信心
- 中国银保信披露首批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 共7款
- 乌克兰用美援武器轰炸俄罗斯境内目标?
- 智云健康上市首日平开30.5港元/股,早盘跌超10%
- 乌克兰正式申请加入
- 极氪汽车回应是否调价:不会跟风做价格调整
- 万达电影净利骤降91%董事长离职 工作16年近三年薪酬2534万曾被“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