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亟需技术与材料支撑,稀土永磁电机有望在2030年规模应用
原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亟需技术与材料支撑,中国稀土永磁电机有望在2030年规模应用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缴翼飞 北京报道 4月7日,工程规模“2022(第一届)高端磁性新材料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院院勇构源体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在会上指出,士干术材“电动中国-全电社会”正成为低碳社会发展的建现机趋势,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系亟需技实现双碳目标战略,料支亟需发展灵活智能可控的撑稀磁电清洁能源技术及其关键材料。目前,土永国内有关部门正在对新材料短板进行梳理,望年同时准备在近期启动新材料重大科技专项。中国
干勇强调,工程规模“十四五”时期将加快构建顺应现代化经济体系内在要求的院院勇构源体应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士干术材现代能源体系,这离不开先进能源材料的建现机强有力支撑,但目前在一些能源、关键核心材料与装备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的技术差距,亟待通过国家层面的平台布局,集聚全国优势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共同突破关键材料研发及其部件制备技术。
“如今人类社会正处于第三次能源革命,全电社会正成为低碳社会发展的趋势。”干勇认为,中国未来可以通过电网将各种电源所发的电力输送到用电负荷中心,将电力作为主要能源载体,并尽可能地应用于家电、基础设施、交通工具等所有能源消费末端,使所有行业实现全面电动化、联网化、智能化,最终实现全电社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干勇表示,一方面需要大量使用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电能,发展高效电池和低成本大规模储能电池,另一方面迫切需要高性能动力电池和高效率永磁电机,在电能的清洁获取、电能的规模储存、电能的高效利用等三个方向进行能源材料的重点研究布局。
其中,磁性材料将在未来的能源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干勇指出,在新材料中,稀土永磁材料占63.4%,通过应用于制造业的永磁电机和变频家电中,替代传统电机和家电的60%,每年可节约电量2500多亿度电,减少3.5亿吨碳排放,进一步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对于未来的发展目标,干勇提出,中国将在2025年实现稀土永磁电机、大尺寸碳化硅单晶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推动新型太阳能电池、热电材料、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实现产业化,使国内相关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另外,还有望在2030年建成世界级电池、电机、电控研发平台,实现新型太阳能电池、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稀土永磁电机、碳化硅高功率器件的大规模应用,最终推动“电动中国”理念的达成。
(责任编辑:娱乐)
- 汽车发展格局、路径改变 行业激辩电动智能下半场
- 美团跌幅扩大至8%,公司即将公布第三季度业绩
- 万科抓紧窗口“储粮”,开启500亿发债计划
- 收评:北向资金小幅净卖出7.59亿元 沪股通净买入9.37亿元
- 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会长崔世平:将澳门打造成珠西科创核心引擎
- 我国用于载人登月的新一代载人火箭将于2030年前完成研制
- 建还是不建?台媒关注台积电是否在美设3纳米晶圆厂
- 无锡瞄准“第二机场”?丁蜀机场通航,谋划转型民用支线机场
- 12月起,安徽要实行新电价?谣言!
- 第三季度巨亏超六亿,三次收到退市警告的趣店“继续挥刀”预制菜
- 深圳多个楼盘业主欲“退房”,都是质量惹的祸?
- 亚马逊语音助手Alexa表现太差劲,硬件团队今年将亏损100亿美元
- 周亮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和亚洲金融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 任天堂法务部再出手:要求SteamGridDB网站下架问题图片